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学生工作
学生工作
  • ​从匠心到初心:劳模工匠馆里寻找“红色根脉”
  • 作者:巩彦平  编辑:  来源:   时间:2025-07-11
  • 7月11日,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“深访蓝色新质生产力·解码红色工匠基因”暑期实践队走进温州劳模工匠馆。在16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,队员们开启了一场“从匠心到初心”的溯源之旅指尖划过数字化展屏,目光驻留于斑驳的老工具,一场跨越时空的工匠精神对话悄然展开


    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参观了劳模工匠馆“百工之乡”“百名劳模”“百年征程”“百行竞秀”等展厅,通过图文展板、实物陈列、音像资料等聆听工匠故事,感悟工匠精神。


    在“百名劳模”展区,全国劳模曹辉捐赠的万用表静卧于玻璃柜中。这把上世纪60年代的“万能工具”,曾参与温州首座百丈漈水电厂建设,更在物资匮乏年代为百姓义务修理机床、家用电器等,化身为“万能工具”。它见证的不仅是技术攻坚,更是‘想尽千方百计,吃尽千辛万苦’的为民初心。


    一辆老式凤凰自行车旁,队员们驻足良久。它曾载着劳模穿越街巷深耕一线,车辙中沉淀着“走遍千山万水”的实干精神。讲解员动情讲解道:“这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那个年代劳模们‘铁脚板’精神的象征!”


    动态长卷《江山胜览图》前,队员们屏息驻足。瓯窑青瓷的釉光与智能机械臂的轨迹在数字屏上交相辉映,元代造船技艺与当代邮轮制造技术通过光影无缝衔接。从油纸伞到工业机器人,匠心的执着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工具形态。


    面对“智能电表是否终结‘铁脚板’精神”之问,全国劳模胡东方的电能表设计手稿给出答案:他带领团队七天研发出中标河北的预付费电表,将“慢工细活”与快研发”完美融合,他的实践昭示,新质生产力需要智能‘蓝’,更离不开初心‘红’。


    参观结束,实践队员们回到学校,在思行楼204会议室展开“初心与匠心”主题思辨会。现场大家围绕所见所感,结合自身专业与成长经历,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。队员们或慷慨陈词,或凝神静听,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。


    据悉,温州劳模工匠馆位于温州市工会大厦,展馆有“一站三中心”,即劳动者驿站,劳模工匠事迹的展示中心、劳动思想的传播中心、劳动学习和体验的中心。智能制造学院是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在10多家名企建立工匠精神教育基地,学院将进一步落实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,生动实践“红色引领 匠心传承”党建品牌,有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。


    心得体会

    小物件里见大精神,细微处彰显坚韧本色。温州工匠们用双手的厚茧为笔,以汗水为墨,书写出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奋斗底色与最硬朗的脊梁。这精神光芒已刻入我心:愿此后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,亦能心怀此火种,不避琐屑,不辞辛劳,以日日精进为阶,一步步攀向卓越的高峰,成为时代长卷上那微小却不可或缺的一抹微光。

    自动化2303曹超

    馆内,从宋元时期温州手工业者的辛勤劳作,到现代劳模的卓越风采,都展现出温州的深厚底蕴。“技动天下” 互动墙与 “百工名城” 触摸屏,串联起古今匠艺与职教发展,令人感叹。劳模们的故事,如 “一鸣” 父子劳模朱明春、朱立科的匠心接力,校友邵若珍彰显着 “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” 的精神。他们虽来自不同行业,却都有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。

    电器2301叶阳坚

    “匠心”二字在此刻有了血肉。它不仅是炉火纯青的技艺,更是融入血脉的责任、追求卓越的执念与甘于寂寞的坚守。温州工匠以双手为笔,汗水为墨,在时代的画卷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此行如沐春风,涤荡心灵。愿将此火种带回平凡岗位,以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专注,在日复一日的精进中,于方寸之地耕耘出不平凡的价值——因为每一个踏实前行的足迹,终将汇聚成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力量。

    电子2302吕天晨


备案号:浙ICP备06027531号 地址:中国·温州茶山高教园区(温州大学城) 支持:麦拓信息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