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学生工作  学子风采
学子风采

近日,温州市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评选结果公布,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于成芳同学成功入选。温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由温州市教育局、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,每两年评选一次。此次活动共评选出13所在温高校的20位学生。


学生简介

于成芳,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。大学期间,她汇聚了一支20余人的学生创新团队,经过数百次材料配比试验与加工工艺探索,最终成功获取最佳熔覆工艺参数和最优材料配比,研制出新型合金电极触头。该产品较市面同类电极触头成本降低50%,硬度提升20%,已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作为创新创业典范,于成芳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国际大学生创新竞赛、物理实验与科技竞赛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中屡获殊荣,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项,立项浙江省新苗课题1项。团队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、中国教育网等国家级、省市级媒体报道。


创业故事

创业种子的萌发

当第一束激光在实验室里精准熔覆出理想的合金层时,那些熬红的双眼、反复校准的参数、失败时散落的试验样本,都在瞬间化作胸腔里沸腾的成就感。作为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,我从未想过,一次课堂上的灵感迸发,竟能开启一段如此滚烫的创业征程。

初入大学时,我在企业调研中发现,传统电极触头存在成本高、寿命短的行业痛点。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,在我心里生根发芽。我想,能不能用所学知识研发出更优质的产品?于是,我开始在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,主动联系专业老师请教技术问题。慢慢地,我的想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认可,一支20余人的创新团队逐渐成型。

数百次试错铸就技术突破

研发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。为了找到最佳熔覆工艺参数和材料配比,我们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。每一次配比试验,都要经历材料混合、高温熔覆、性能测试等多个环节;每一次工艺调整,都伴随着新的问题和挑战。记得有一次,连续一周的试验结果都不理想,团队成员们都有些灰心丧气。但我知道,越是困难的时候,越不能放弃。我鼓励大家重新梳理试验流程,仔细分析数据,终于在第87次试验时,发现了影响熔覆质量的关键因素。

创新赋能的技术成就与无限可能

经过数百次的尝试与改进,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新型合金电极触头。这款产品不仅将成本降低了50%,硬度还提升了20%。看着手中的样品,我深刻体会到,创新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团队的汗水与智慧。更让我们欣喜的是,这款产品先后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,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。

如今,回顾这段创业历程,我收获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,更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情谊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学会了如何带领团队攻克难题,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。未来,我希望能带着这份创新精神,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更多可能。

学生感言

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对传统思维的颠覆。正如我们研发新型合金电极触头时,打破行业固有材料配比逻辑,最终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双重突破。

在技术路线选择上,我们果断采用激光熔覆这一前沿工艺,尽管初期面临设备与人才的双重挑战,但最终证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。

创业,是把脑海中闪烁的创意火花,汇聚成照亮商业世界的熊熊烈火。它需要在困境中坚守初心,在顺境中保持清醒,以无畏的勇气打破常规,以谦逊的态度拥抱变化,在不断探索与试错中,勾勒出独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。


备案号:浙ICP备06027531号 地址:中国·温州茶山高教园区(温州大学城) 支持:麦拓信息技术